“晓赖姐姐、春芽姐姐谢谢你们!”一个小患者乐乐(化名)来到市四医院九江院区(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)心身医学中心病房,害羞地对主管护师刘晓赖和当时的护士长李春芽说。
“我有惊喜送给你们。”说罢,她从身后拿出了一幅画。这幅画是乐乐亲笔画的刘晓赖和李春芽,暖黄的背景衬托着她们微笑的脸庞,显得格外温暖。
父母的困惑:“她从小都很乖,不知道怎么变成这样了。”
在今年年初,因学习压力大、人际关系困难、父母不理解,十几岁的乐乐(化名)住进了市四医院九江院区(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)心身医学中心病房。入院时,乐乐十分孤僻,不愿意和别人交流。
“孩子越来越孤僻。她从小都很乖,从不让我们操心,不知道怎么变成这样了。老师跟我们说,她在学校也不和同学说话,经常都是自己坐在座位上。”乐乐的父母说。
“最近,我看到她手上有了好多划痕,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。”乐乐父母看起来很痛苦,他们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,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。
乐乐的痛苦:“都是因为我做得不好,所以我要惩罚自己。”
“如果内心的痛苦不能表达出来,患者会通过身体的疼痛代替心灵的疼痛。乐乐的痛苦需要被看见、被听见、被理解。”带着这样的想法,刘晓赖和李春芽格外关注乐乐,关注着她的生活和心情。在她们的温柔呵护下,乐乐逐渐卸下防备,对两个姐姐吐露着心声。
“乐乐,手上的伤还疼吗?”刘晓赖温柔地问。
“不疼了,划伤了手,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。我是为了惩罚我自己。”乐乐沉默了很久,缓缓开口。“我很糟糕。学习压力大,和同学关系也不好,妈妈让我找找自己的原因。都是因为我做得不好,所以我要惩罚自己。”乐乐说。
在市四医院心身医学中心:“医生和护士能理解我心里的疼痛比手上的伤口更疼。”
在心身医学中心医护人员们的关怀下,乐乐感受到了来自医护团队的包容和理解。
她说:“所有人在看到我手上的伤口时,都会问:‘你为什么伤害自己?’‘你要控制自己,不要这样做。’但是,在心身医学中心,医生和护士会关心我手上的伤口疼不疼,能理解我心里的疼痛比手上的伤口更疼。”
在心身医学中心的叙事团体中,乐乐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。她在心理治疗师的引导下,通过绘画和音乐讲述自己的故事,重新看待目前面对的问题,发掘内在的力量。乐乐说:“我在叙事团体里,看到了勇敢的自己,看到了对抗心理痛苦的自己。”
在心身医学中心的叙事“悦”读会中,乐乐的父母理解了孩子。在心理治疗师的带领下,乐乐的父母和其他患者的父母们一起读了《非暴力沟通》《PET父母效能训练》等书籍,通过“角色扮演”“家庭雕塑”等方式,知道了自己的言行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心理,学习了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。乐乐说:“感谢你们邀请我的爸爸妈妈参加叙事‘悦’读会,现在他们好像更能理解我了。”
一个多月后,乐乐出院了。出院时,彩虹般的笑容重新出现在乐乐的脸上,她对刘晓赖说:“我会一直记得你们,也会记得你们对我绘画的肯定,我打算以后继续学我喜欢的美术,谢谢你们。”
乐乐的爸爸妈妈也对医务人员们感激地说:“我们慢慢发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很重要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,让家成为温暖的港湾,现在孩子慢慢地愿意跟我们沟通了,真的谢谢你们。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