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感受幸福美好生活】解民困、纾民忧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“成都模式”破解服务难题

发布时间:2022年02月19日 浏览:

目前,精神卫生不仅是医学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,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。但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还难以满足精神疾病患者的需求。
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,西南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,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常住人口达到2093.78万人。而据2020年成都市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专项调查结果显示,成都市实有开设精神科并开展业务的医疗机制仅84家,编制床位数6706张,有精神科医生657人,精神科护士1952人。可见,成都市精神卫生资源非常紧张。
在民政部、财政部、卫生计生委、中国残联四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》(民发〔2017〕167号)文件指导下,成都市制定和发布《关于加快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》(成民发〔2018〕59号 ),并于2018年底开始启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,2019年初开始试点期,为期两年,逐步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。2021年年底,经成都市民政局商定将社区康复站点命名为“康复驿站”,主要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药训练、生活技能训练、职业技能训练、心理治疗和康复等服务。
社区康复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,满足精神疾病患者多元化、多层次的需求,既是积极应对风险社会的必然选择,也是社区康复服务站(点)建设的立足点、着力点。因此,围绕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康复需求满足的目标,如何识别、以何种标准识别则成为供需匹配中服务对象识别精准、资源投入靶向精准的关键问题。
自工作开展以来,全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已为1500余名居家患者建档立卡,累计开展康复服务共8418次,服务人员65680人次,有效帮助患者融入社区生活,回归社会。其中,有173名服务对象通过参与社区康复者恢复自理,63名患者实现辅助性就业。
2021年7月,四川省民政厅将成都市选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参访学习点位,组织各地(市)州交流学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“成都模式”。